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

「情緒感受」無論過去多久,都需要被了解


很多時候我們的困難是:我頭腦知道,但是我做不到。


上課學習,閱讀書籍,我們的頭腦學到很多知識與觀念,也很清楚到這是對我有幫助的,但是要落實到生活中,阻礙一大堆,理由一大堆,狀況一大堆。


一位爸爸分享最近在跟兒子相處的過程中,兒子常常念起他N年前沒有買的一個玩具,現在每當要買什麼的時候,兒子都會提起那個玩具。


當時的沒有買,爸爸有爸爸的原因,爸爸有爸爸的想法,但事實就是「沒有買」,當時的沒有買,兒子沒有得到,兒子的難過,兒子的失望,兒子的埋怨,這些也都是「事實」;一個是實際情況的事實,一個是情緒感受的事實。


在面對、處理一個事件的時候,我們常常說要「先處理感覺,再處理事情」,但是我們大人很習慣的處理事情,小孩期待的是處理感覺。當孩子的感覺沒有機會被「處理」,我會說所謂的處理,就是這個感覺有被身邊的大人好好的了解、知道,這個感覺有一個舞台可以好好地講述、被看見,如果孩子的這個感覺沒有一個這樣的處理,這個感覺就會發酵成為一個生命的傷口。


已經發生的事情,一個過去的事實,從處理事情的角度,能做的不多,有時候可能也沒有挽回的舉動可以做,但從處理感覺的角度,永遠不嫌晚。


一個有力量的大人,在面對孩子對過去的埋怨與指控,有沒有辦法好好地聽他說一說,承擔當時的決定、作為帶給孩子的傷害,並且能夠表達出對孩子當時失落、委屈、難過的了解。有了好幾次的這樣的過程,這一個事件對孩子生命的影響力就會慢慢淡化,然後會來到有一天這件事就只是個「曾經發生過的事情」。


但如果已經是一個成年子女,還在等待父母對我們做這樣的動作,那我就是一個「還沒長大的孩子」;成年子女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不是去找父母討,而是要能夠有能力成為自己的愛心父母。


自我親職 帶領分享

文:劉曉芸 老師
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