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

力量與界線 工作坊 課程分享


很多的情緒,來自過往的經驗,情緒不好,影響就會出現在生理感官上(吃不好、睡不好、胃痛、頭痛、心悸…等),人是從「身體經驗」來建構世界的,所有看得見、看不見的界線發展,都是從身體感官、感受開始。


「如果要改變心智,就需要改變身體。

當身體沒有改變,心智(認知、情緒)也不會有改變。」---亞歷山大 洛恩


人性發展本能會關注負向、感到危險、不安全的感受跟經驗,逐漸成為一個模式跟習慣,直至成年後,依舊依循著童年時期生存需求的記憶跟反應,在現實生活中遊走,舊有的模式跟反應,其實早就不適用於此時此刻的生活,但我們根本無從意識到,以至於讓生活常常是不斷的在反應、不斷的在警戒、不斷的在對抗,對我們早已不構成威脅的人事物。在理智上還沒意識到的時候,身體已經迅速進入凍結僵硬或解離空白的狀態,癱瘓我們全身以及行動力。


創傷總是來的又急又快,創傷來自於身體,療癒也來自於身體。學習去感受身體,讓身體留下好的經驗,是修復創傷很重要的一個工作。為自己重新建立一個好的經驗,就讓自己停留在其中(多去感受),身體會告訴你,什麼是對的、什麼時候夠了,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,擁有全然獨特的尺度跟需求,信任自己,學習展現力量,有力量之後,才能去建立界線。


需求被剝奪時,界線會受損,需求沒有被滿足,內心就會有空虛感,每一個生命的存活都需要感受到力量,當我們成長過程中力量的發展不被允許跟接納時,個體會以隱晦、扭曲展現力量的方式,讓這個需求得以被發展(往外爆-操控或往內爆-自責、自我毀滅)。


界線不是一種認知上的概念,而是一種身體上的經驗。因為文化、家庭背景、成長發展階段或意外驚嚇事件,甚至民族性、集體意識等因素,我們不容易感受跟經驗到「被保護、被照顧」,讓界線對於現代人而言,變成了一種認知上能夠理解,但實際上難以連結的名詞。即便如此,我們依舊可以學習為自己去創造那個可以被保護的經驗,不需要無助、費力地在黑暗掙扎奮戰,而是讓自己可以帶著光(覺知)移動。


「安全感」建立在感官感受的基礎上,用外在物質換取來的安全感,無法成為穩固的界線,人唯有在真正感到安全時,才能真正確立自己的界線(感覺好的時候,就會篤定地「去成為」,把自己所體驗到確定的感覺固定下來),當安全感帶來力量,進而就會發展出「企圖心」,企圖心讓我們清楚「什麼是我內心想獲得的」,「什麼是我不想承接的」,企圖心帶領我們為自己想要的人生,繪製出細節。


「苦難之後,必有祝福」,成長的過程,創傷難免,「永遠都可以讓自己舒服」,「暫停」可以帶來涵納的空間,有選擇時,就會有力量,設立界線。


生命要邁向獨立、成熟,擁有平靜、安穩的內在狀態,修復自己是必須的工作,感謝本場次的學習,創傷療癒的路,不容易,但很重要,有一些原因被看見時,就會帶來放鬆,為自己重塑好的經驗,等待身體自我整合,重拾力量。


#注意力在哪?能量就在哪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場次 : 2023.08.26-27

帶領講師 : 伍琇鉅(Jheel)老師

文: 隨堂志工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