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領講師群 : 邱麗螢 老師/Tania 老師/麥幸芳 老師/青年志工團隊
文 : 高雄秘書處編輯組
因疫情停辦了幾年的暑假兒童良知生活教育體驗營隊,今年因青年志工的支援人力限制,轉換成室內的工作坊型態,課程規劃上,團隊們挖空心思,想要在室內的進行上,可以有更多想像的體驗,當天剛好是雨天,沒有影響孩子們狀態,現場的氛圍,充斥的滿滿活力,課程的核心希望帶給孩子的是:
*探索自己、核對(定位)自己、感受自己跟表達自己。
*闖關執行任務中,意識到自己與他人。
*在呈現自己與融入團體的兩個部分,如何調整自己跟平衡局面,進一步為共同目標取得共識的達成。
*觀察在合作的態度上,自己的存在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力。
*在任務難度的增加中,挑戰面對問題的耐心、個體的穩定性、競爭的抗壓性、過程中的重點聚焦與專注、溝通與表達、對於結果的接受度、投入貢獻的滿意度。
除了遊戲的設計,課程設計的老師以及小組負責的老師們,更需要全程的關注孩子們的投入狀況,適時的掌控進程的時間跟強度,幫助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,用停頓、深呼吸等等介入來調節參與者情緒過高/過低時能量的緩衝,讓大家都可以在情境位置上,共同完成各自的體驗。
孩子是很當下的,情緒的出現是讓自己與他人意識到自己此時此刻的一個指標,所以學習情緒也是我們規劃課程的重點之一,認知情緒、觀察情緒以及意識到情緒的作用與影響力,模擬如何面對/反應/安撫(照顧),有這部分的學習跟準備,在情緒狀況來的時候,才有機會去和對自己所認知到的照顧能力到什麼程度,意識到什麼樣的程度是自已的限制,每一次都是新的經驗,調節的能力需要在經驗中鍛鍊跟學習,一開始需要身邊的大人來協助建立經驗,然後慢慢的成為自己的經驗,「知道自己怎麼了」到能「講出自己怎麼了」,中間有一些東西要學習,首先要先能「感覺自己」,在陌生的課堂跟團隊中,你如何定義自己,你所認知的自己跟他人所認知到的是一樣的嗎,別人知道但你沒有注意到的,在這裡有機會被回饋,擴充自我的認知,口語化表達自己,是需要有機會練習的,這樣的機會越多,感覺自己的機會就越多。
遊戲帶來體驗,重點不是輸贏,而是進行的每一刻裡,你是如何的,去感覺每一個瞬間體驗到的自己,是我們開辦兒童課程極力想要帶給孩子們的經驗,每一個人都是用經驗在學習的,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,適當的體驗能帶來有益生命成長的滋養能量。
感謝這兩天的美好,也辛苦青年志工團隊的用心規劃、帶領跟陪伴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