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

高雄EQ公益巡迴講座 第三場【父母如何說,孩子才會聽】


在帶養孩子的過程,希望孩子聽話是父母感到很挫折的事情,所以這個題目一直都是歷年來協會開辦公益巡迴講座,指定講題排行榜上的第一名。


依據聆聽對象角色需求的不同,分享者也會選擇不同角度的講述,希望可以在現場產生最大化的共感。


「我不要這樣,你怎麼都聽不懂」,「我講幾次了,你怎麼還聽不懂」,是「得不到我想要的」的挫折,當雙方固著在各自「唯一標準」期待、渴望時,是無法容納其他的,當一個人覺得怎麼說都沒有用的時候,就會在情緒上或是身體狀況上做傳達,在家庭中,無法表達、無力表達、不敢表達的人,也許就會透過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動、頭痛、肚子痛、皮膚過敏等症狀來表示,表面症狀行為的呈現只是在提醒隱藏在背後的真正問題(困難)。


誰擁有問題?我對你的行為有情緒,是我的問題,兩個有情緒的人,可能有各自的問題,情緒會掩蓋住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,所以溝通(表達)前,要先整理情緒,情緒整理好的,再來了解問題、處理問題。


在教養孩子的開始,每一個父母都有一個理想孩子的樣貌(期待),期待他們聰明活潑天真可愛健康,忽略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那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孩子,爸爸媽媽們,您看到的是哪一個孩子呢?


之所以覺得孩子不聽話,是因為我們想要的是孩子的「聽從」,孩子不聽從,我們就會有挫折、焦慮,要允許孩子可以聽到而不需要聽從,父母的內心需要有力量,能照顧自己挫折跟焦慮,當父母跟孩子可以尊重彼此是個體,認知所有的問題都是為了讓生命成長的需要,允許彼此專注在自己該體驗的功課上,愛才能在自由和彼此的自律中,得到擴充和延伸。


有時,否定不是故意,而是一種習慣,通常來自生命成長過程中被對待的經驗,父母看待孩子的角度,會影響孩子看待自己的角度,當父母總用「你就是…(不夠用敢、不努力、不用心…..).」去表達時,你的姿態會支持你的表達,孩子也不好辜負你的設定,配合呈現,來支持你對他的認知與了解。不要忘記,設定是可以改變的,重點是你要不要….(改變).,為自己下承諾,承諾了就會帶領生命往想要的方向移動跟靠近,不要擔心做不做得到,就只是去做而已,在做的過程,就會有開闊、清明的感覺上來。


情緒需要被允許,情緒需要時間走過程,在悲傷的五個階段中,否認(隔離)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、接受,允許過程中可以反覆出現,注意「不傷害自己、不傷害他人、不破壞有價物品」的原則,情緒會來就會走,終將回歸平靜,陪伴者的允許跟支持就是愛的具體行為表現。


「我訊息」的運用介紹,讓現場夥伴們,有機會感覺日常我們的表達跟接收運用不同的講述方式,所產生的不同感受。不是所有「我覺得…」開頭的句子,都是正確的我訊息,「客觀事實+我的感受+我的期待」所組合成的描述,可以具體的讓對方了解我的想法跟感受。工具的運用需要不斷的練習,才能自然順暢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時間 : 2022.03.10 下午

地點 : 東光國小

對象 : 課輔組志工

分享者:陳欣慧、麥曉玲、郭于瑄

文/ 公益巡迴講座 編輯組


#聽到v.s聽從

#錯誤的努力方式,也是因為想要努力

#自我管理有一個過程,這個過程需要經驗的學習跟父母的引導

#如何看待問題,也會影響如何邀請(帶領)孩子面對問題

#成功的經驗,會為孩子帶來前進的動力

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