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

高雄EQ公益巡迴講座 第十二場【如何與年老的父母、公婆和諧相處】


1.如何接納真實的父母 生命性格的形塑,來自成長過程的經驗,生命要了解,需要觀察,觀察之後,就可以再有進一步的了解(行為認知的脈絡),情緒是我們反應的一部分,害怕犯錯的人,會堅持是非對錯,一個需要一直講的人,是因為覺得沒有被聽懂,唯有「願意花時間」去瞭解父母的童年如何成長,他的擔心、害怕跟渴望是什麼?講不出口的又是什麼?在父母的情緒中,「看懂」他們表達愛的「方式」,擔心、緊張、指責、批評中,都藏著愛(被恐懼驅動著的愛),那是他們經驗過的愛的方式,唯有真正的理解,調整認知,才能找到平靜,平靜之後,力量才會出來. 2.關係的順序 先有婚姻,才會成為一個家,所以夫妻、伴侶的關係,永遠是第一位的,婚姻是兩個家族系統的結合,也意味著是兩個不同觀點、價值觀、文化的碰撞,如何靠近彼此的不同,如何去了解、尊重、學習、磨合,是需要雙方共同的意願及努力,夫妻的相處,不要怕衝突,因為愛,所以願意去成為對方喜歡的樣子. 3.回到正確的位置去愛 夫妻是平等的,在平等的基礎上,才能自然地給出愛、接受愛,父母是大、孩子是小,不要介入父母的(夫妻)關係,相信父母有能力面對他們之間相處的困難(度要剝奪了父母面對課題成長自己的的機會),最深的愛就是尊重,把父母給我們的愛,好好的傳承給我的們孩子,就是對父母給予我們愛的最大回報. 4願意站在這個位置上 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該做(該學習)的事情,也讓別人有機會做他該做(該學習)的,長大的孩子,要有能力帶著「罪惡感」,照顧自己的想要跟需要,父母對我們的期待跟要求,我們予以尊重,允許他們可以失望、不滿意,可以有情緒,每個人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,練習跟自己的情緒感受相處,不去承擔他人的課題,關係是修煉,修煉都有辛苦的過程(不熟悉到熟悉),每一個過程需要時間,跟不舒服、痛苦(罪惡感)在一起,彼此間的關係,才會慢慢有改變的機會(有不同於以往的經驗發生:當你不再去照顧他的情緒,他才有機會開始經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)),一個方式持續地進行,就會開始成為習慣,回頭妥協、討好,照顧對方的情緒最容易(熟悉、習慣),但是對關係沒有幫助.跟公婆的相處,如何成為家人?從自己的「定位」出發(如果你把自己當外人,要如何成為他們的家人?)別人如何對我們,有時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、怎麼想這份對待(我們相信什麼,就會朝我們相信的去詮釋訊息),我們覺得(主觀/客觀)自己在關係中是什麼樣的人?關係中的定位,決定了給予/接受的姿態跟方式.

關係越不容易,越要花時間感受自己,感受自己內在的挫敗、想要、需要,願意給自己慈悲跟耐心,不自責、批判,每一個困難都是要來讓我們學習,長大的孩子要從「父母想要我們是什麼樣子」移動到「我們想要自己是什麼樣子」,找到自己的成人定位,從自己出發,去愛和尊重我們的父母.我們的成長過程沒有得到的,我們也有機會可以學習自己滿足自己,而不需要外求,帶著父母的生命所要讓我們學習的,轉身去開創,走向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日期:2022.10.22 早上9:30-11:00

邀約單位:屏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

分享者:盧廣寓、邱麗螢(高雄eq協會生命工作團隊)

文:公益講座巡迴 編輯組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Opmerkingen


bottom of page